為何要導入企業會計準則(EAS)
由於現行一般公認會計原則,適用之財務會計準則公報已嚴重不合時宜,而現行上市櫃公司適用之「IFRSs」,則過於複雜,不適用於現行中小企業環境下推動。 有鑑於此,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於104年著手制定一套非公開發行企業專屬適用之「企業會計準則公報」,明定各項會計項目之簡易入帳方式,用以減輕國內中小企業財務報表編製成本,並於105年開始配合新修正商業會計法同步上路。現行台灣上市(櫃),公開發行公司已於2012起陸續導入國際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若中小企業非上市櫃公司還採取舊制一般公認會計準則除了不合時宜外更形成一國兩制造成市場混亂。
制定背景:
(1)著重觀念性及原則性之規範
(2)強調經濟實質之判斷
(3)側重資產負債面之衡量
(4)以公允價值為衡量基礎
(5)以合併財報為主體報表
(6)大幅揭露管理用資訊
導入重點目標:
(1)與國內中小企業財務各類科目一致
(2)與國際會計準則IFR接軌
(3)企業每年的財報核算更加方便快速且可以得以延長決算期限
(4)針對不合時宜之相關條文加以修正,使財報更加符合市場機制
企業會計準則(EAS)及一般公認會計準則(GAAP)差異
新舊準則差異度僅20%,為中小企業適應新準則已預留彈性空間,決算期延長為兩個半月。會計師公會估計約80萬家台灣中小企業及未公開發行公司受影響。簡化財務會計準則公報,就會計準則公報為41項公報約有1千1百多頁,而新的會計準則已減化為150幾頁。其中最大的差異有
(1)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改變 (2)及業主權益/股東權益修正為權益 (3)財務報表文字用語修正
差異比較:
參酌國際會計準則規定,資產與負債應按流動性及非流動性之分類分別表達。(修正條文第十四條)
舊資產負債表 | EAS資產負債表 | |
資產類 | 1.流動資產
2.基金及長期投資 3.固定資產 4.遞秏資產 5.無形資產 6.其他資產 |
1.流動資產 2.非流動資產 |
負債類 | 1.流動負債
2.長期負債 3.其他負債 |
1.流動負債
2.非流動負債 |
業主權益 | 1.資本或股本
2.資本公積 3.保留盈餘或累積虧損 4.其他項目 |
1.資本(或股本)
2.資本公積 3.保留盈餘(或累積虧損) 4.其他權益 5.庫藏股票 |
關於「綜合損益表」,增訂「本期其他綜合損益」與「本期綜合損益總額」,並刪除「營業部門損益」、「非常損益」及「會計原則變動之累積影響數」等項目。
※有關文字用語修正如下,
舊制修正前 | EAS修正後 |
1.會計科目
2.業主權益/股東權益 3.損益表 4.業主權益變動表 5.註釋 |
1.會計項目
2.權益 3.綜合損益 4.權益變動表 5.附註 |
※財報表達定義方式
舊制修正前 | EAS修正後 |
資產、負債、權益(業主)、收入、費用 | 資產、負債、權益、收益、費損 |
※財報用語方面
舊制修正前 | EAS修正後 |
1.固定資產
2.帳面上價值 3.評價或評估價值 4.公正表達 5.市價 |
1.廠房、設備及不動產
2.帳面金額 3.衡量 4.以公允表達方式 5.公允價值 |
第二十八條財務報表的四大報表修正
修正前 | 修正後 |
1.資產負債表
2.損益表 3.現金流量表 4.權益變動表 |
1.資產負債表
2.綜合損益表 3.現金流量表 4.業主權益變動表或積盈虧變動表需於務財報表必要之註釋並視為財報的一部份 |
EAS財務報表之目的
企業整份財務報表包含:
(1)本期期末資產負債表
(2)本期綜合損益表
(3)本期權益變動表
(4)本期現金流量表
(5)附註:包含重大會計政策彙總及其他解釋性資訊,財務報表之表達除新成立之企業外應採本期及前一期的方式對照。
公允表達
(1)財務報表應公允表達財務財務狀況,財務績效及現金流量
(2)公允表達應忠實地表達交易,其他事項及情況之影響,並提供額外的揭露
(3)財務報表應於附註中明確地表達該企業是遵循企業會計準則公報
(4)企業不得藉揭露所使用的會計政策,附註或解釋性資料,以改進不適當的會計政策
首次適用企業會計準則公報之過渡規定
企業首次採用企業會計準則公報,若會計政策變動對以前期間影響數之決定。於實務上不可行或須耗費過當之成本或勞力者方可取得時,得自開始期初使用企業會計準則公報,並調整資產、負債權益之期初金額,無須追朔適用。
企業會計準則(EAS)制定的22號公報
(1)財務報導之觀念架構:有關財務報表達編製之依據觀念架構
(2)財務報表之表達:以財務四大報表之規範
(3)現金流量表:有關現金流量揭露及表達之規定
(4)會計政策、估計及錯誤:有關會計政策、變動之處理方式及揭露的相關依據
(5)存貨: 存貨之衡量標準及相關會計準則
(6)投資關聯企業及合資:被投資者具相當影響
(7)企業合併及具控制之投資:處理企業合併相關準則
(8)不動產、廠房及設備:對於不動產、廠房及設備重大列出及組合
(9)負債準備、或有負債及或有資產:負債的準備及不列負債
(10)收入: 收入認列條件
(11)借款成本:借款產生的利息應列入資本化
(12)所得稅:明定之課稅基礎、認列及衡量之方式
(13)報導期間後事項:調整報導後之處理準則
(14)關係人揭露:交易應揭露相關關係人事項
(15)金融工具
(16)投資性不動產:對於投資與自用不動產認列之及成本認列方式之處理
(17)生物資產:農業活動交易之會計準則
(18)無形資產:對於企業商譽,無形資產之認列,衡量及攤提方式相關準則
(19)資產減損:企業對於資產減損之衡量基礎
(20)租賃:當發生資產轉移使用權之合約相關準則
(21)政府補助及政府輔助:獲得政府補助或補助時之會計處理
(22)外幣換算:兌換損益,外幣投資之衡量認列
導入EAS企業面臨的問題
對於導入EAS最直接影響的部門就是財務部門,但是相關部門人員對於新制規範認知不足,而對於整體財務規劃變動及修法內容都不甚了解,又如何談及提前因應、如何準備上線.而對於EAS其修正的重點規範包含有會計科目修正,財務報表格式重新定義,財務報表文字上的修定。
總結:
有關企業會計準則(EAS)最主要因素為:(1)專為中小企業所設計的一套與符合時宜的會計準則 (2)以2013年版IFRSs為藍圖,依國內時令及環境所刪修 (3)現有制定22公報 (4)預計報導期間為2015.01.01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