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影響企業營運穩定與成本結構
在數位轉型的浪潮中,ERP系統早已成為企業流程標準化、數據整合與提升營運效率的核心工具。其中,庫存管理作為連結供應鏈、財務的關鍵模組,其制度設計與執行方式,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營運穩定性與成本結構。許多企業在導入ERP系統時,往往面臨一道選擇題:該採用「定期盤存制」還是「永續盤存制」?本文將探討這兩種盤存制度的差異,以及如何整合至ERP系統中,幫助企業找到最適合的庫存管理解決方案,打造最合適的庫存盤點機制,進而提升整體營運效率。

定期盤存制(Periodic Inventory System)
定期盤存制是一種相對傳統且簡化的庫存管理方法,透過每月、每季或每年定期進行實體盤點作業,掌握實際庫存數量。在兩次盤點期間,系統通常不會實時更新每筆進出貨的庫存數量,而是透過期初存貨加上本期進貨,再減去期末存貨,來推算銷貨成本。
優勢:作業簡單,無須即時紀錄交易;適用於中小企業或低交易頻率的存貨。劣勢:帳面與實際庫存之間的落差易累積;無法即時反映庫存變化,易導致呆滯品與損耗風險。

永續盤存制(Perpetual Inventory System)
永續盤存制是一種隨著資訊化管理興起而被廣泛應用的即時庫存管理方式。核心原則是每次庫存發生變動(如:進貨、出貨、退貨、盤盈、盤虧等)時,都即時更新庫存記錄,使帳面庫存數量與金額始終保持最新狀態。企業可以隨時查詢到當前庫存的準確數量和價值,無需等待定期盤點。
優勢:隨時掌握準確庫存數據;提升存貨週轉效率,降低缺貨與積壓風險。 劣勢:需高度依賴ERP系統,且倉儲作業須嚴格落實流程控制。
一套成熟的ERP庫存管理模組,能靈活支援不同盤點制度的運作,並提供數據整合、作業彈性與帳務連結的能力。
1.定期盤存制的ERP支援:
可透過「實體盤點作業流程」協助企業有效執行定期盤點,包括:
- 建立盤點單與盤點範圍
- 凍結倉庫庫存防止交易干擾
- 輸入盤點結果,自動產生差異分析
- 產出盤盈、盤虧調整單,自動過帳至財務模組
此流程有助於降低人工錯誤,並確保盤點結果與帳面資料一致,達到帳實相符的財務標準。
2. 永續盤存制的ERP支援:
對ERP的功能要求更高,需提供即時記錄與查詢機制,包括:
- 每筆交易自動更新庫存與成本
- 結合條碼技術進行快速掃描
- 隨時更新庫存報表、庫齡分析與移動平均成本
- 即時傳遞數據至計劃管理、生產管理與財務模組
此外,ERP還需支援「週期性抽盤」機制,以便即使採用永續盤存,也能透過抽樣核對維持資料準確性。

在實務操作中,企業不必侷限於單一制度,而是可以根據倉儲性質、存貨類型與管理成熟度,採取混合盤點制度,以兼顧效率與精準。
常見混合應用場景:
- 原物料、成品等高價值存貨採用永續盤存,並定期抽盤
- 耗材、樣品等低價值存貨採定期盤存,減少管理成本
- 不同倉庫別可設定不同盤點策略
透過ERP系統的彈性設定,企業可細分盤點週期與制度適用範圍,並結合盤點提醒、差異報表與控制流程,打造「精準、彈性、數據驅動」的智慧化庫存管理架構。若企業正處於ERP導入或升級階段,建議採取以下策略:
1.先行定義盤點制度:
在專案初期,就明確劃分各倉庫別、各產品別的盤點方式與頻率,避免導入後再度調整造成落差。
2.模擬與測試盤點流程:
導入前可先透過Excel試算表模擬盤點作業流程,釐清人員角色、責任歸屬與操作路徑。
3.條碼化與倉儲作業標準化:
配合永續盤存的推動,建議同步導入條碼系統、標準包裝規範、作業SOP,提升盤點準確率。
智慧營運讓企業穩健掌控庫存動態
在ERP的輔助下,盤點制度不再只是作業流程,而是企業資產透明化、營運效率最佳化的關鍵一環。無論是定期盤存還是永續盤存,重點不在於制度本身,而在於是否能與系統整合。選對管理制度、建置好管理流程、導入對的ERP系統,企業便能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穩健掌控每一筆庫存動態,走向真正的智慧營運,游刃有餘地應對挑戰,贏得先機。
若您希望評估導入正航數位轉型解決方案,建議可先邀請正航專案顧問進行流程診斷與方案規劃。藉由量身訂做的模組整合與教育訓練,讓您的企業更輕鬆上手、快速運轉,真正降低數位轉型的技術與管理門檻,為營運開創全新成長曲線!
Ver.01

